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虚方法的调用是怎么实现的(单继承VS多继承)
阅读量:6921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6-27

本文共 2478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8 分钟。

我们知道通过一个指向之类的父类指针可以调用子类的虚方法,因为子类的方法会覆盖父类同样的方法,通过这个指针可以找到对象实例的地址,通过实例的地址可以找到指向对应方法表的指针,而通过这个方法的名字就可以确定这个方法在方法表中的位置,直接调用就行,在多继承的时候,一个类可能有多个方法表,也就有多个指向这些方法表的指针,一个类有多个父类,怎么通过其中一个父类的指针调用之类的虚方法?

其实前面几句话并没有真正说清楚,在单继承中,父类是怎么调用子类的虚方法的,还有多继承又是怎么实现这点的,想知道这些,请认真往下看。

我们先看单继承是怎么实现的。先上两个简单的类:

#include 
using namespace std; class A{public: A():a(0){} virtual ~A(){} virtual void GetA() { cout<<"A::GetA"<

运行结果如下:

通过运行结果我们知道:通过父类指向子类的指针调用的是子类的虚方法。在单一继承中,虽然父类有父类的虚方法表,子类有子类的虚方法表,但是子类并没有指向父类虚方法的指针,在子类的实例中,子类和父类是公用一个虚方法表,当然只有一个指向方法表的指针,为什么可以公用一个虚方法表呢,虚方法表的第一个方法是析构函数,子类的方法会覆盖父类的同样的方法,子类新增的虚方法放在虚方法表的后面,也就是说子类的虚方法表完全覆盖父类的虚方法表,即子类的每个虚方法与父类对应的虚方法,在各种的方法表中的索引是一样的。

但是在多继承中就不是这样了,第一个被继承的类使用起来跟单继承是完全一样的,但是后面被继承的类就不是这样了,且仔细往下看。

还是先上3个简单的类

#include 
using namespace std; class A{public: A():a(0){} virtual ~A(){} virtual void GetA() { cout<<"A::GetA"<

运行结果如下:

从结果说话:

Sizeof(C)=20,我们并不意外,在单继承的时候,父类和子类是公用一个指向虚方法表的指针,在多继承中,同样第一个父类和子类公用这个指针,而从第二个父类开始就有自己单独的指针,其实就是父类的实例在子类的内存中保持完整的结构,也就是说在多重继承中,之类的实例就是每一个父类的实例拼接而成的,当然可能因为继承的复杂性,会加一些辅助的指针。

指针a与指针c指向同一个地址,即c的首地址,而b所指的地址与a所指的地址相差8字节刚好就是类A实例的大小,也就是说在C的内存布局中,先存放了A的实例,在存放B的实例,sizeof(B)=8(字段int b和指向B虚方法表的指针),在家上C自己的字段int c刚好是20字节。

让我有点意外的是:方法B::SB,C::GetB并没有出现在类C的方法表中,而且C::GetB是C覆写B中的GetB方法,怎么没有出现在C的方法表中呢?在《深入探索C++对象模型》一书中讲到,这两个方法同时应该出现在C的方法表中,同样也会覆盖B的虚方法表。可能是不通的编译器有不同的实现,我用的是VS2010,那本书上讲的是编译器cfront

OK,我们不用管不同的编译器实现上的区别,这点小区别无伤大雅,虚方法的调用机制还是一样的。

先来分析几个小例子,看看虚方法的实现机制。

       C* c=new C();

       A* a=c;

       a->GetA();

       c->GetA();

       c->GetC();

上面已经说了,a与c指向的是同一个地址,且公用同一个虚方法表,而方法GetA,GetC的地址就在这个方法表中,那么调用起来就简单多了,大致就是下面这个样子:

a->GetA()   ->   (a->vptr1[1])(a);   // GetA在方法表中的索引是1

c->GetA()  ->  (c->vptr1[1])(c);   // GetA在方法表中的索引是1

c->GetC()   ->   (a->vptr1[2])(c);   // GetC在方法表中的索引是2

vptr1表示指向类C第一个方法表的指针,这个指针实际的名字会复杂一些,暂且将指向类C的第一个方法表的指针命名为vptr2,下面会用到这个指针。

再来分析几行代码:

     B* b=c;

       c->GetB();

       b->GetB();

指针b和指针c指向的不是同一个地址,那么B* b=c;到底是做了啥呢?大致是会转换成下面这个样子:

B* b=c+sizeof(A);

c所指的地址加上A的大小,刚好是b所指的地址。

c->GetB();同样需要转换,因为方法GetB根本不在c所指的那个方法表中,可能转换成这个样子(实际转换成啥样子我真不知道):

this=c+sizeof(A);

(this->vptr2[2])(c);

如果像编译器cfront所说的那样,方法GetB在vptr1所指的方法表中,那么就不用产生调整this指针了,如果在vptr1所指的方法表中,就让方法表变大了,且跟别的方法表是重复的。

b->GetB();就不需要做过多的转换了,因为b正好指向vptr2,可能转换成下面这个样子:

b->GetB()   ->   (b->vptr2[2])(b);   // GetB在方法表中的索引是2

总之指针所指的方法表如果没有要调用的方法,就要做调整,虚方法需要通过方法表调用,相对于非虚方法,性能就慢那么一点点,这也是别人常说的C++性能不如C的其中一点。

虚多继承就更麻烦了,不熟悉可能就会被坑。《深入探索C++对象模型》这本书是这样建议的:不要在一个virtual base class中声明nonstatic data members,如果这样做,你会距复杂的深渊越来越近,终不可拔。

virtual base class还是当做接口来用吧。

转载地址:http://irhcl.baihongyu.com/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1月第3周网络安全报告:发现放马站点1173个
查看>>
全球域名净增长量Top15:易名中国上榜 位居十四
查看>>
CentOS6.3 KVM下设置网卡为桥接模式
查看>>
Git 常用命令分享
查看>>
封装继承多态
查看>>
保障了罗振宇跨年演讲的PTS铂金版正式上线,产品体验全新升级
查看>>
离线批量数据通道Tunnel的最佳实践及常见问题
查看>>
使用MaxCompute Java SDK运行安全相关命令
查看>>
MySQL8.0 - 新特性 - 说说InnoDB Log System的隐藏参数
查看>>
【C语言】 字符串的内存拷贝处理函数
查看>>
Jodd Props - 超强的配置文件(一)
查看>>
【非递归】二叉树的建立及遍历
查看>>
性能测试案例模板 性能测试用例模板 测试案例 性能用例 模板 容我想想之性能测试系列培训...
查看>>
原码, 反码, 补码
查看>>
华众6.5虚拟主机管理系统SQL注入漏洞利用
查看>>
让进程管理更“霸道”
查看>>
微软安全管理解决方案
查看>>
jQuery操作JSON数据
查看>>
一次失败的聚会
查看>>
Haproxy: web前段调用后面的mysql数据,不定期的报错
查看>>